方管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方管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两岸记忆漫步鹿港恍惚间在泉州的某个巷落

发布时间:2021-01-20 12:12:16 阅读: 来源:方管厂家

闽南网12月22日讯 提到鹿港,脑海里首先想到的,就是罗大佑那首家喻户晓的歌曲——《鹿港小镇》。

“一府二鹿三艋岬”的谚语,道出了鹿港在台湾开发史上的重要地位。它曾是扼全台经济、文化、军事命脉的清代台湾第二大城。尽管因港口淤积、交通要道改变,繁荣盛景一去不返,却也成为台湾古迹保留得最完整的城镇之一。镇区红砖红瓦的闽式建筑、香烟缭绕的各式宫庙,不折不扣地传递着原乡情怀,“繁华犹似小泉州”的美名,由此而来。

老街深处,可见泉郊会馆旧址

漫步老街

三步一宫,五步一庙

从台中搭乘高铁,仅约1小时的车程,就到彰化鹿港了。虽然已不见当年港口的繁华景象,但漫步于鹿港,三步一宫,五步一庙,随处可见闽南式建筑。

“这是台湾宫庙最多的乡镇了”,鹿港文史研究学者谢君蓝向海都记者介绍,小城南北长约3公里、东西长约2公里,人口不过8万,可却拥有60多座宫、殿、庙,所供神灵从玄天大帝、关公、城隍庙到送子观音,应有尽有,几乎全都从大陆分灵。谢君蓝说,据记载,最高峰时,鹿港全镇有200多座寺庙,而庙宇所供奉的神明,至少都有100多年历史,多数是先民清朝时从大陆迎奉来的。

鹿港九成以上的先民是从泉州过来的。谢君蓝祖籍就是石狮蚶江,退休前是一名警察,因对文史有兴趣,成了鹿港文教基金会的一名研究员。

寺庙中,信徒最多的当属妈祖,香火最旺的也是天后宫。天后宫建于清康熙年间,奉祀由湄洲天后宫恭请而来的妈祖。台湾各地从鹿港天后宫分香出去的庙宇多达600多座,终年有络绎不绝的香客回来进香。

有意思的是,谢君蓝说,鹿港庙宇的坐向,必定朝向当年的河口位置,好像在述说着缅怀古人艰辛开垦台湾的历史。

走在鹿港老街上,随处可见闽南红砖建筑

鹿港八郊 见证当年贸易繁华

走在鹿港中山路上,清代各商号的遗址仍保存完好。丁家古厝是晋江陈埭的“协源号”旧址,泉郊会馆的旧址也藏身其中。

“郊和郊行,是闽台两地民间使用的特有名词,是指经营批发贸易的商行,类似台湾现在的同业公会,而泉郊会馆是专门从事与泉州贸易的郊行。”鹿港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王康寿介绍,鹿港鼎盛时期共有泉郊、厦郊、南郊、油郊、公式郊(杂货铺)等八大商业组织,称“鹿港八郊”。其中,泉郊最多,成员有200余家,而且最大的郊商正是来自石狮永宁林振嵩的“日茂行”。

“日茂行”古厝位于泉州街深处,商行前所铺的石条全部来自泉州。走近可听到,清脆敲打声此起彼伏。原来是古厝最近正在遵循古法修复,刻刀、凿子敲打木头的声音不时响起,正厅门楣处的匾额上,“鳌波东注”四个大字熠熠生辉。林振嵩十三世孙林景堂解释道,“石狮永宁镇古称鳌城,是说林家的祖先是从泉州来的,所以叫‘鳌波东注’。”

王康寿说,在台湾开发史上,郊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,它们维系着闽台间的经贸往来,促进了台湾经济和文化的发展。鹿港多个寺庙的建设,都少不了郊行的身影。后来,鹿港因河道淤积而没落,郊行也纷纷凋零。

所幸,如今泉郊和公式郊依旧存在,泉郊现专职于公益慈善事业,而公式郊仍保持着原本的商号业务形态,主要从事日用杂货的批发、零售。

上一页12下一页显示全文

鹿港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王康寿为保护鹿港文化忙碌

两岸对渡 不止是一个人的心声

走出日茂行,漫步在埔头、瑶林等古街,两边的旧式店铺述说着昔日的繁华。这些古街名,取自泉州晋石一带的村名。

古街老巷中,不时可见各种堂号匾额,彰显着居民祖上迁徙来台的中土渊源。在鹿港老街的手工艺店里,师傅们仍坚持保留古法制木器、竹器、木雕的工艺。

上世纪80年代,有感于鹿港浓厚的祖地文化,鹿港文教基金会正式成立,成为鹿港文化保护的民间力量。这些年,鹿港文教基金会一直致力于鹿港特有的闽台文化传承。出生书香世家的王康寿,祖籍厦门同安,退休前是一名教师。如今,鹿港所有的文献资料都是在他的牵头下汇编和整理。

这几年来,王康寿还整理出了鹿港的普度地图,广发给各家各户,希望民俗典故不要失传。他们还绘制了鹿港的古迹旅游地图,发给每一位观光客,让人们进一步了解鹿港。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参与,鹿港文教基金会每年还与各地大学生合作,组织大学生们来采风、实地调查、出版刊物,记录年轻人眼中的鹿港。

而近年来,鹿港与石狮蚶江的交流也日益密切。早在2009年,鹿港就与石狮市博物馆等机构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,包括举办闽台关系族谱联展、蚶江鹿港对渡谱牒文献展等。从2010年开始,每年鹿港参访团都会到蚶江参加“闽台对渡文化节”,石狮也组织人员到鹿港参加庆端午活动,两地交流频繁。

说起两岸对渡史,王康寿认为,两岸对渡,不仅促进两岸经济繁荣,还传播中华文化,形成多元性“对渡文化”。鹿港将“泉州文化”移嫁来台,造就了台湾开发过程中的“鹿港文化期”。而他也期待着,未来这种新形式的“对渡”能够更频繁。

这并不是一个人的心声。中山路上百年老店“郑兴珍饼铺”,创始人从泉州来到鹿港卖糕饼。“鹿港和蚶江虽然没有了海上贸易,可是旅游又在两岸间架起了另一座‘桥梁’,这不也是一种‘对渡’吗?”第三代传人郑人寿笑着说道。

海都驻台记者 陈丽娟 连线台北

□走读台湾 老鹿港的“黄金岁月”

1784年,鹿港与蚶江正式设口对渡后,鹿港大量汉民涌入,商船云集,店铺栉比。至道光末年的60多年间,被称为老鹿港的“黄金岁月”。

对渡航线开通后,海峡两岸航行时间仅需一昼夜,泉州等附近各县的对台贸易,都经蚶江出入。满载大米、蔗糖、木材、水果、海产品的商船,从鹿港起锚,驶向蚶江;而满载药材、瓷器、烟茶、布匹的货船,也从蚶江启航,一昼夜直达鹿港。鹿港成为台湾帆樯云集的港口和米谷土产的集散地,鹿港八郊营运范围北至上海,南至南洋,赢得了“繁华犹似小泉州”的美名。

其后,浊水溪泛滥,鹿港因港口淤塞等缘由逐渐衰微。

目前,鹿港则以古迹观光和宗教观光出名,每年的观光客约有七八百万人次。

上一页12下一页显示全文

事发安溪县城君悦华庭二期12号楼,

记者昨晚联系小区物业公司和开发商未果,业主已报警

昨晚,家住安溪县城君悦华庭小区的张先生拨打泉州晚报社24小时热线反映,他居住的君悦华庭小区二期12号楼地面出现塌陷,数小时内地面就沉降20厘米,数百名业主担心楼房出问题,不敢入睡。

业主打着手电照明,塌陷的地面底下是空心的

昨晚10时许,记者赶到现场,看到君悦华庭小区二期12号楼的地面塌陷,现场拉起警戒线。业主们聚集在楼下,不敢上楼睡觉。业主张先生告诉记者,昨天下午5时许,他就发现地面塌陷,当时地面沉降了10厘米左右,不少路过的电动车因为地面突然塌陷摔倒在地。到昨晚10时许,地面沉降了20多厘米。

张先生告诉记者,发现地面塌陷后,他和其他业主把地面挖开,发现地面底下是空心的。该小区2013年10月才交房,这么快就出现地面塌陷,让人很不放心。大家赶紧联系物业公司前来处理,物业公司表示要向开发商报告,并定于18日上午与业主协商,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、解决。

昨天晚上,记者尝试联系该小区的物业公司和开发商,均未果。目前业主已经向当地派出所报警。(记者 林书修 昨晚11时安溪君悦华庭小区报道)

海都公益+尿毒症女孩最后100公里

生命凋零 爱会永恒

闽南网12月17日讯 昨日下午4点半,泉州宏福园冷风刺骨,24岁尿毒症女孩阿春的遗体火化了。

64岁的老爸尤书章呆呆地望天,不远处的火化房上空升起灰色的烟。还有40分钟,他就可以再将女儿捧在手心了。可这一次,已不能像女儿小时候那样,把她举得高高地逗她笑了。他手中提着装有爱心款的塑料袋子,感激和悲伤交织着。

前天上午,阿春在从永春来泉州做尿毒症透析的班车上,突然晕倒离世。老父亲不知道,女儿出门那一刻其实就是他和她的最后一面(详见《永春24岁尿毒症女孩病逝 花甲养父无钱办丧事》)。

4年来,为了治疗女儿的尿毒症,务农一辈子的他借了十多万元外债。女儿阿春也早早辍学,挑起家庭重担,带病打工赚钱,离世前夜还在服装厂加班到深夜。坚强如她,没有抱怨,患病4年竟未曾向工厂同事、儿时伙伴提及分毫。

故事经海都报及海峡都市报大泉州微信公众号报道后,读者们被阿春的坚强孝顺、尤书章的不离不弃感动,主动送去了爱心款,已累计达23.7万余元。

昨晚,尤书章启程回永春老家,希望这一趟回程,比他来的时候要暖些。

在阿春即将火化前,老尤坚持给女儿送去梳子,说“我姑娘爱美”

老爸:等一下!把梳子一起烧了,我姑娘爱美

昨天一大早,阿春的养父尤书章,让家里人把女儿的衣服、包包,还有她经常当枕头抱着睡的熊娃娃,交代班车带到泉州来,陪伴女儿一起走。熊娃娃有一米多高。工作人员说太大了,塞不进棺材。老尤急了,他的哭腔几乎说不清话,“女儿每晚把它当枕头,没它睡不了”,他抓起娃娃,执意跟进停放遗体的房间,将娃娃放进去。

即将推入火化,老尤突然想到什么,在袋子里翻找着。“等一下!等一下!”他冲工作人员喊,“还有一把梳子”。他佝偻着背冲过去,将梳子放在棺材上面。“我家姑娘昨天特地交代我的,要把梳子带上,她爱美。”尤书章看女儿最后一眼,慢慢转身,抹了抹顺着皱纹流下的泪。

1600多元的爱心款用于付丧葬费,宏福园还为老尤减免了710元丧葬费。老伯是农村低保户,还可凭发票到永春县民政部门申请补助。

闺蜜:你一副乐观模样,让我想流泪

好不容易找到阿春的小学同班同学,她或许是阿春生前最亲密的伙伴了。透过她,我们得以多了解阿春。

“她是我见过最坚强的人,是一个暖姐,”尤少苹和阿春同住一村,一起上学,一起放学。少苹记得,她遇到课业难题,总拿到阿春课桌上请教她。有时,她扭头冲阿春招招手,甚至眨眨眼,阿春就会走过来。“靠近她,感觉很温暖,”少苹说,阿春有耐心,喜欢帮助别人。有时,谁偷懒不愿做值日,她还主动搭把手。“我说她傻,她笑笑,眼睛弯成两道月牙。”

刚升初一,阿春连着两天没来上课,尤少苹知道阿春家条件差,以为是她父母不让她读书,放学后跑到阿春家。阿春正乐呵呵地帮母亲做饭,小小身子只高出灶台半头。阿春告诉她,她不想继续上学了,父母身体差,她想让父母过上好日子。没过多久,阿春去了晋江打工。俩人仍一直联系着。

尤少苹记得,阿春刚去上班时,在工厂不顺心,偶尔会打电话给她。“阿春从不在电话里诉苦,总挑遇到的新鲜事跟我说”。少苹了解她,阿春很节俭,如果不是遇到事情,阿春很少打电话,俩人短信沟通更频繁。阿春患病的消息,少苹还是从同村人口中知道的,她问阿春,“她一副乐观模样,让我想流泪。”

阿春节俭,每次阿春回村里看望父母,俩人会一起逛街,阿春有中意的,就多看两眼。出事前夜,阿春加班,只吃泡面当晚餐。为了省钱,她常买袋装的。“我劝她吃点有营养的,她却说,外头一个快餐得10多块,够她回永春的车钱了。”阿春工作后,省下的钱都给家里买年货。

俩人上次见面时,阿春跟少苹说起,母亲嫁到永春20多年,从没回娘家看过一眼外婆,她知道母亲心里非常想念。她只担心自己身子撑不到明年,想尽快带母亲回娘家。她给自己和妈妈买了身新衣,只为让外婆见到漂漂亮亮的女儿和外孙女。前天,记者在阿春家里看到两个包装袋,里面装着一件绿色韩版风衣和一套裙子。快递刚到,还没来得及拆开。

阿春遗体昨日火化,有爱的读者一天汇聚23.7万爱心款,替她尽点孝,抚慰她挚爱的养父母

孩子,让老爸最后看你一眼

老板:你一直默默无闻,同事都说你勤快

阿春出事后,服装加工厂老板郑金财说,有朋友打电话问他,直到经主管核实,他才确定阿春就是他厂里员工。“她一直默默无闻,同事说她挺勤快的,”郑金财说,工友们从朋友圈看到报道,自发为阿春捐款。工友王荣(化名),大家从不知道阿春家里这么困难,她平时总一副乐呵样子。工友印象中,阿春经常请假。郑金财听管理人员说,一个多月前,阿春来工厂应聘时,主动提出一周要请两天假。主管对阿春第一印象不错,欣然同意。昨天中午,郑金财带着捐款和阿春一个多月工资来到宏福园,送这位素未谋面的员工最后一程,“工友们不宽裕,但却是沉甸甸的心意”。

上一页1234下一页显示全文

闽南网12月18日讯 12月15日8点到今天早上8点,72小时里,我们的生活或许并没多大变化。天气变冷了,茶水凉得快了,衣服添厚了,夜里被子捂得更紧了。

可这72小时,永春蓬壶镇魁园村的尤书章,却经历人生中最难熬的痛楚,和最暖心的关怀。

72小时前,他那患有尿毒症的养女阿春,在来泉州做透析的途中晕倒离世。随后,阿春对抗疾病的坚强、对家庭亲人之爱的故事,牵动读者,截至昨晚,爱心款已近30万(详见《永春24岁尿毒症女孩病逝 花甲养父无钱办丧事》、《永春病逝尿毒症女孩昨火化 养父坚持烧梳子因女儿爱美》)。

昨晚,尤老伯让侄子王文裕向记者转达他的想法。他希望大家不要再汇钱给他了,“我的债务已经够还了,还完债,我和老伴会留下一点养老,剩下的爱心款,我愿意转捐给更有需要的人们”。

昨晚7点,送走了亲戚,尤书章攥着红塑料袋,还了第一笔债6000元

15日9:00

失孤之初 他每一分钟都心力交瘁

一年52周,每周透析两次,连续4年下来,阿春和生命赛跑了8万多公里。老尤知道,这孩子疲惫了。

失孤之初60小时里,父亲尤书章每一分都像打仗,寝食难安、心力交瘁。

出事当天上午9点多,尤书章坐上开往泉州的大巴,一路既害怕女儿没了,又心存一丝希望。

中午11点多,尤书章在泉州江滨路口下车时,鲤城临江派出所民警已在那里等着,他们没有把噩耗马上告诉他,而是带他到派出所,说了好多安慰的话,才告诉他女孩没了。

“那我女儿呢?在哪里?”尤书章的心沉了下去,带着哭腔。

此后的30小时内,尤书章都没见到女儿。阿春已躺在殡仪馆的冷库里,毫无知觉了。那天中午,民警递给老人一盒饭,可他吃不下。嚼着嚼着,饭粒就掉出来,鼻子一阵酸。

有好心人给他捐款,尤书章一直点点头说“感谢”,可失去至亲之痛,令他难以喘息。

12月15日晚上,尤书章在泉州亲戚家过夜,一夜难合眼,白胡茬一夜间长长了,和刀刻一般的皱纹相掩映。他心里只想着,能再看阿春一眼。

16日16:00

最后一眼 亲人们纷纷拉住他

直到16日下午4点多,尤书章才得以见女儿最后一次。阿春被从冷库里推出,被推向火化间。尤书章看了一眼,女儿被一个蓝色塑料袋套着,侧着脸,头发乱糟糟。若非亲人们拉住了,他差点就扑到女儿身上。火化的40分钟里,尤书章脸上的皱纹一次次被泪水打湿。

骨灰盒就那么一点点大。尤书章小心翼翼捧过的一刻,仿佛觉得时光倒流了。闪回到24年前——一个寒冷冬雨的日子里,他和妻子邓桂招,也是带着伞和雨衣,兴高采烈地到邻村,去抱养才5天大的阿春。

一家三口的时光,总是快乐的。每年芒种时节,阿春没人照看,正值壮年的尤书章,挑起扁担,一个篮子放镰刀锄头,一个篮子放阿春。秋收时,尤书章肩上的扁担没变,只是阿春的另一边,换成了稻谷。

前天晚上7点多,尤书章处理完女儿后事后,带着爱心款和8个亲戚,坐车回永春老家。他坐在后排,一路沉默。灯影一幢幢闪过,关于女儿的点滴犹如放电影一样,在脑海闪过。

阿春一年年长大,上学了,打工了,恋爱了。每次他问爸妈老了怎么办,阿春都会说“不怕,我养你们”。

无忧的天伦之乐,直到2011年出现断点:阿春查出患有尿毒症。此后,尤书章四处寻医问药,挨家借钱,心里憋着一股劲儿:哪怕拼了老骨头也要保住女儿的命。

坐一旁的侄子说些宽慰的话,“伯,别难受,妹妹是解脱了”。

小车开进魁园村已是晚上9点半。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里,老伴邓桂招见丈夫回来,又哭得死去活来。乡邻们络绎不绝,挤满这间破旧的小土房,把安慰的话分成无数份,一次次说给尤书章和邓桂招。

上一页12下一页显示全文

远大医药立可安治疗肠道感染

大便腹泻拉水怎么办啊

复方木香小檗碱片与盐酸小檗碱